近日,衡陽市發改委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和市商務局聯合下發《衡陽市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到2027年,衡陽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以下。
記者了解到,2024年,全市社會物流總額1.32萬億元,同比增長6.3%;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3.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優于國省0.2、0.1個百分點,全社會物流成本實現連續5年下降。
此外,截至2024年底,全市擁有物流企業1600余家、市場主體近6000家,其中國家A級物流企業31家。
對于正大力推進“制造立市 文旅興城”戰略的衡陽而言,物流成本的降低對于提高制造業的競爭力尤為重要。
此次《行動方案》提出,通過三年行動,到2027年,衡陽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以下;貨物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鐵路貨運量、水路貨運量占比力爭分別提高至11%、18%左右;集裝箱鐵水聯運貨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培育新增A級物流企業總數達到40家,現代物流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戰略支撐顯著增強。
根據《行動方案》,全市將實施暢通物流通道、構建物流樞紐、補齊物流短板、發展多式聯運、培育壯大產業等五大重點行動15條舉措。
——暢通物流通道行動,加快公鐵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路網結構,提升鐵路水運服務能力,推動區域互聯互通。
——構建物流樞紐行動,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糧食物流關鍵節點建設為抓手,加快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健全物流樞紐運行體系。
——補齊物流短板行動,聚焦打通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以及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大力加強物流補短板行動。
——發展多式聯運行動,依托全市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和豐富的對外通道,推動物流運輸結構調整優化,更好服務支撐實現“物暢其流”。
——培育壯大產業行動,以“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行動為抓手,持續促進物流產業創新升級和發展壯大。
為確保目標實現,《行動方案》還明確了五大行動的責任單位,并從強化統籌協調、強化環境創優、強化要素保障、強化人才引培、強化宣傳引導5個方面部署了具體保障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門緊扣物流提質降本增效的目標,細化工作舉措,形成上下聯動、全市“一盤棋”的工作格局,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增效能、上臺階、搶高地。
(文/蔣楠 許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