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湖南啟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中南大學郭學益教授團隊成果經“先用后付”免費授權,在這里開展小規模生產。這種新型儲能技術產業化后,可應用在儲能電站、特種車輛動力電池及低溫應用場景等多個領域,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湖南湘潭首個科技成果“先用后付”落地案例。今年該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將其列為首批重點改革事項。得益于這項新政策,啟標新能源公司已迅速基于專利技術進行新產品研發,進軍行業細分市場。
“除了依靠自身研發,專利授權許可是企業獲得技術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價值不菲的專利許可費用,對我們來說也是具有一定風險的支出?!痹趩诵履茉垂境崭笨偨浝硎缚磥?,科技成果“先用后付”,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蒲谐晒c市場需求“同頻共振”的難題,還為企業減輕了負擔,讓他們把更多資金投入到生產中。
前期,湘潭市科技局在調研中了解到,受限于成果轉化合作機制不穩定、信息交流渠道不順暢等現實桎梏,不少高??萍汲晒安卦谏铋|人未識”。為推動科技成果“更快轉”,鼓勵中小微企業“主動轉”,強化產學研“精準轉”,新出臺的《湘潭市科技成果在企業“先用后付”的實施方案(試行)》提出,許可雙方明確約定采取“零門檻費+階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等方式支付許可費,支付時間應至少在許可合同生效一年(含)或被許可方基于此科技成果形成產品,或提供服務形成市場化收入之后。此舉意味著用市場為成果定價,讓雙方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良性關系,既降低了企業獲取科技成果的門檻和試錯成本,也進一步盤活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存量專利資源。
“看到團隊成果在產業一線落地,助力創新發展,特別欣慰。”中南大學郭學益教授團隊成員范鑫銘說,“先付后用”模式是企業和院校的雙贏,借助企業“觸角”,科研團隊能發現和解決更多實際應用問題。同樣,科技成果通過“先用后付”方式應用到生產中,也能成為企業營收新的增長點。
“4月份投產至今,公司到手訂單已有1億元。我們計劃與中南大學共建‘鈉電技術聯合實驗室’,推動校企合作從‘單一項目委托’向‘聯合攻關+專利共營+收益共享’的戰略伙伴關系升級?!笔刚f。
湘潭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推廣“先用后付”模式,鼓勵科研院所、技術專家和中介機構主動挖掘有價值的科技成果,將啟動智慧平臺對企業技術需求關鍵詞與科技成果關鍵詞的語義分析,向“白名單”庫企業精準推送科技成果,助力科技成果更快速、更順暢轉化。
?。ㄎ?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