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場景添動力 城鄉共融促消費
資陽區全力構建縣域立體式商業體系
盛夏時節,資陽區明清古巷里,擂茶、甜酒、麻辣燙等最本味、最傳統的地道小吃,成為穿越歷史而來的人間煙火,備受市民游客青睞。這個以老益陽形態底色、新益陽形象風貌為特色,用“活著的歷史”秀出城市的個性IP,彰顯著千年古城的生氣、活力與發展張力。近年來,資陽區以智慧商圈為核心、以城鄉融合為路徑、以業態創新為引擎、以場景拓展為抓手、以體系完善為支撐,全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業態創新、消費便捷的縣域立體式商業體系,有效釋放了經濟發展活力。今年1-5月,資陽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77億元,同比增長6.6%。
城區是縣域商業的核心載體。資陽區以規劃引領、業態升級、便民服務為重點,推動城區商貿從“傳統集貿”向“智慧商圈”轉型,從“零散分布”向“集聚發展”升級,不斷打造品質消費標桿。整合商業樣板街、橋北大市場等核心載體,串聯明清古巷、青龍洲公園等文化旅游資源,形成“一核多區”格局。針對老城區市場分布不合理、配套設施滯后等問題,重點推進橋北市場群、鵝羊池商圈、馬良商貿城等核心商圈的規劃升級。完成紅聯大市場、學門口市場等6家城區農貿市場改造,配套建設停車場、冷鏈倉儲等設施,徹底解決“臟亂差”和交通擁堵問題。堅持“缺什么補什么”,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社區為單元,布局便民商業網點,構建“15分鐘步行可達”的便民生活服務圈。去年汽車路街道人民路社區、大碼頭街道金花坪社區、大碼頭街道建新里社區等3個社區成功入選省級便民生活圈示范名單。
鄉鎮是連接城鄉、服務農村的關鍵節點。資陽區以“六個一”工程為抓手,推動鄉鎮商業網點全覆蓋、功能全升級,進一步擴容鄉鎮商貿,夯實農村消費基礎。針對農村商業“小散弱”問題,優先在長春鎮、新橋河鎮等中心鎮布局商貿綜合體,引入連鎖超市、品牌餐飲、家電賣場等業態,輻射周邊村莊。目前,鄉鎮商業網點覆蓋6個鄉鎮,覆蓋率100%,解決了農民“買難賣難”問題。并在新橋河鎮、迎風橋鎮等傳統集貿鎮劃定固定攤位區,引導流動商販“退路進市”,完成沙頭鎮海南塘、迎風橋鎮上游等6個鄉鎮農貿市場改造,鄉鎮集市環境和經營秩序顯著提升。
物流是縣域商業的“血脈”。資陽區以“快遞進村”和“農產品上行”為核心,構建“縣級倉儲配送中心—鄉鎮中轉站—村級服務點”三級物流網絡,打通城鄉流通“最后一公里”。已建成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個、鄉鎮快遞中轉站6個、快遞進村服務點88個。創新“物流+電商+農產品”模式,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50余名,建成紫薇村電商孵化基地和村級電商服務站10個,培訓農村電商人才3000余人次。鼓勵本地龍頭企業下沉鄉鎮,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冷鏈倉儲、電商直播等業態,推動農產品上行。
資陽區還不斷創新消費場景,激發市場消費潛力。以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推動商業與文旅、生態、民生服務深度融合,持續釋放消費潛力。精心打造“資陽不夜城”,整合資江西路美食街、明清古巷、大碼頭等“夜間經濟消費聚集示范區”,引入專業運營企業,推出沉浸式演出、網紅打卡點、篝火音樂會等消費活動。聚焦家電、汽車等大宗消費,組織開展“以舊換新”,依托鄉鎮集市、文化節慶等場景,舉辦特色促銷活動。依托青龍洲公園、紫薇村景區等文旅資源,開發景區購物、農耕體驗、非遺研學等特色項目,大力推動農家樂發展,促進旅游消費與商業零售協同發展。推出“資陽有禮”區域公用品牌,整合松花皮蛋、小郁竹藝等特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景區專柜等渠道推廣。
?。ㄎ?謝輝 熊瑛 王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