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特別重要。最近,《湖南省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若干舉措》印發,具體有哪些干貨?我們邀請省發改委、省司法廳有關負責人為你解讀。
主持人:我省“機器管招投標”具體指什么?
省發改委法規處處長尹枝茂:“機器管招投標”是以數字化、模塊化、邏輯內嵌的電子招標文件范本體系為牽引,將政策規范和歷史經驗轉化為機器可執行的量化指標與邏輯算法,實現招標文件制作、投標文件編制、評標評審、監管監督的全流程數智化治理。系統破解“量體裁衣”“應進未進”“專家不公”等傳統治理難題。避免了故意串標、歧視性待遇、謀取私利等人為因素,實現“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也沒用”的治理目標。也讓更多民營企業看到了機會。
省發改委法規處處長尹枝茂:“機器管招投標”交易系統2月27日起全省試運行,截至7月16日,全省已有887個“機器管招投標”項目發布招標公告,其中536個項目完成開評標。從已完成項目情況來看,民營企業中標率達88.25%,民營企業擁有了更多的機會。在項目的平均投標人數量方面也有顯著提升,平均投標家數從14.43家每個項目增加至40.24家,投標家數提升179%,競爭更加充分。從分布地域來看,省外企業中標率為27.61%,增長6個百分點。
主持人:如何確保企業的營商環境訴求得到有效辦理?
省發改委優化營商環境處處長黑白:我省于今年5月出臺營商環境訴求辦理實施辦法,切實維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一是拓寬反映渠道。對發生在我省范圍內的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各經營主體可以通過“湖南營商網”“湖南營商碼”、12345熱線、省民營企業服務中心等多種渠道反映訴求。二是明確受理范圍。對于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行政不作為、亂收費、惠企政策不落實等損害營商環境14類問題,應當及時受理,同時,也明確了10類不予受理情形。三是規范辦理流程。通過構建全鏈條閉環工作體系來提升訴求辦理質效,包含訴求受理、分類派單、審查處理、反饋回訪、辦結歸檔、質效監測等關鍵環節,避免訴求石沉大海或處理過程不透明。四是強化約束監督。訴求受理、辦理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失職瀆職、推諉拖延等行為,由其行政主管部門或紀檢監察機關依法查處。投訴人虛假投訴或誣告需承擔法律責任。被投訴方拒不配合或打擊報復的依法追責。
主持人:湖南在降低工商業用能成本上有哪些具體新舉措?
省發改委商品價格和調控管理處處長李賓:主要是通過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比如我省今年8月1日將實施的分時電價政策,將午間11:00-12:00由高峰調整為平段,12:00-14:00由高峰調整為低谷,取消9月份尖峰時段,減少了120個小時的尖峰電價。為方便企業安排低價時段連續生產,將低谷平段時間連續設定為16個小時,據初步測算將減少工商業用電支出8億元。
同時,考慮政策實施的靈活性,擴大了執行范圍,用電容量100千伏安以下的工商業用戶也可以選擇執行分時電價,醫院、污水處理廠等民生領域,還可以根據自身用電情況選擇執行分時電價或平段電價。
主持人:午間時段由高峰調為平段和低谷,對新能源汽車商業充電有沒有利好?
省發改委商品價格和調控管理處處長李賓:對新能源汽車用戶是有好處的,比如說像中午,由原來的高峰調整為低谷了,那么你現在12點到下午2點,這段時間去充電,那你的用戶價格就很便宜,是低谷電價,實際上大概是0.35元1度電。
主持人:我省深入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七大行動進展和成效如何?
省發改委外資和經濟貿易處處長施瀚文:去年1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湖南省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七大行動方案》以來,大力實施產業融合創新、多式聯運暢通、國際通道拓展等7大行動。截至目前,各項行動迅速部署推進,成效明顯。一是物流成本明顯降低。上半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3.8%,首次低于14.0%,較2020年下降0.9個百分點,并持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國家級平臺相繼落地。長沙、岳陽、懷化等7市獲批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衡陽、永州等4市獲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湘潭、岳陽等5個項目成功申報國家多式聯運試點。三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搶抓國家“兩重”建設戰略機遇,加快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懷化國際陸港、郴州國家物流樞紐公鐵聯運轉運中心等一批重大物流基礎設施項目,11個綜合貨運樞紐、13個普通物流園區開工建設。
主持人:什么是“企業寧靜日”,對企業有什么好處?此外,我省今年大力推廣的“掃碼入企,聯碼督查”目前進展和成效如何?
省司法廳行政執法監督局局長盧建華:設立“企業寧靜日”的核心是“無事不擾”,行政執法機關非因特殊緊急事項,不得進入企業實施各類行政執法活動,但也并非放松監管或讓違法企業逍遙法外。其目的是避免“多頭多層重復檢查”,讓企業更加專注于經營。本質上,“寧靜日”是給執法部門“拉上一根弦”,促使其規范行政權力、提升監管效率。
我省自今年2月28日全面推行“掃碼入企”制度,目前各級行政檢查主體已“掃碼入企”開展行政檢查6.5 萬余次,全省“掃碼入企”行政檢查系統已與省無擾督查系統對接,初步實現了“聯碼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