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統計局7月18日通報,今年上半年,湖南地區生產總值為26166.50億元、同比增長5.6%,比全國高0.3個百分點,增長向好。
從數據邏輯上講,支撐湖南經濟持續向好的動力多元,涉及工業、農業、中高端產業等方面。其中,消費潛能的釋放尤為亮眼。得益于國補、省補及以舊換新等促消費“組合拳”——特別是首次將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納入補貼范圍,相關消費迅猛增長:上半年,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中,通信器材類零售額飆升71.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零售額也分別增長55.2%和29.9%。這組數據表明,我省居民消費結構正經歷從“基礎型”向“品質型”和“智能化”的快速升級,反映了居民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
下半年怎么干?宏觀層面,須持續做好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各項工作。應重點保障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精準實施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落實社保及培訓補貼政策;同步規范平臺經濟發展,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提升整體就業質量。微觀層面,在穩市場方面,應把提振消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解決好國補資格“好用不好搶”的問題,讓“消費券真消費”。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消費場景,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從小劇場、品牌門店等特色消費場景中深挖潛能。
推動事業發展,貴在持之以恒下真功夫。每到年底,各地總會有“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沖刺四季度”等做法,這固然能鼓舞士氣,但切不可對此依賴甚至是產生“拖延癥”。眼下,7月已經過去三分之二,必須從現在做起,在日復一日的扎實努力中,把全年各項目標任務一步步轉化為現實,保持后勁充足。
上半年,我省經濟運行呈現出“總體平穩、向新向好、韌性增強”的良好態勢。但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猶如一場全程考試,前半程取得高分,更需后半程再接再厲。在夯實基礎中挖掘潛力、用創新思維破解難題,我們就一定能完成好全年目標任務,切實扛牢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文/周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