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是內陸地區傳統資源型城市,今年來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主動適應招商引資新形勢,解放思想、創新方式、精準招引,推動形成集聚效應、歸巢效應、口碑效應,先后簽約引進項目145個,其中“三類500強”項目7個,支撐我縣獲評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全國縣域居民收入百富縣,有效提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存力、競爭力、持續力。在產業發展方面,園區稅收從5.6億元上升至8.5億元,增幅達51.78%;全縣第二產業占GDP比重提升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3%,創下歷年新高。
一、堅持以鏈招商,釋放產業集聚效應。聚焦工業強縣,把“一主一特”作為主攻方向,始終強化鏈式思維,加快產業集群發展。一是縣級領導帶頭主動招。持續推行縣級領導“三聯三包”機制,制定《攸縣“招大引強”三年行動方案》,主要領導帶頭抓招商。依托“化工園區”比較優勢,成功引進主特產業鏈上企業37家。二是繪制產業圖譜精準招。始終緊扣主特產業布局,深入研究產業鏈上下游,精準制定招商路線圖。組建3個駐外招商小分隊常駐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三年來拜訪商協會100余次、企業2000多家,精準對接項目信息和鏈條關鍵環節。三是健全閉環機制協同招。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流程,建立從項目信息到項目落地全鏈條工作機制,自上而下、協同發力、全員招商。目前,攸縣高分子新材料與精細化工、綠色建材“一主一特”產業鏈上企業超70家,其中高分子功能膜產業成為省級產業集群。
二、聚焦以情招商,激發攸商歸巢效應。充分發揮鄉情紐帶作用,全力推進“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把濃濃桑梓情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是建立雙信息庫。通過村組微信群、異地商協會等渠道,完善攸縣籍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庫和湘商客戶庫,目前已收錄千余人。及時更新招商引資項目庫,為精準對接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堅持雙向奔赴??h鎮村三級聯動,積極搭建新春茶話會、項目懇談會等對接平臺,聚鄉情話發展,激活返鄉創業熱情。通過“老鄉情”引進地博光電、厚虹物聯等攸縣籍老鄉投資項目30余個,依托“戰友情”引進旭日陶瓷、農林兩岸鴕鳥養殖等項目4個,發揮“校友情”引進艾硅特、瀾科創電子等校友投資項目10余個。比如,了解到旭日陶瓷有意到內地投資,隨即派公司董事長的攸縣戰友上門先做工作,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主動拜訪邀請來攸考察,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優美的自然環境、優化的營商環境打動董事長,成功落戶攸縣網嶺循環經濟園。三是突出雙向發力??h和鎮兩級設立指導服務站,異地商協會常設聯絡站,為攸商回歸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保姆式”服務。近年來,攸縣先后引進湘商回歸項目60余個,湘商回歸新注冊企業54家,累計到位資金149.42億元。
三、創新以商招商,擴大營商口碑效應。堅持把落戶的企業作為最好的招商名片,把企業的口碑作為最大的招商優勢,著力構建“引進一個、帶來一批、發展一片”的以商招商新生態。一是創新“合伙招商”。將優勢落戶企業作為“攸縣招商合伙人”,建立“鏈主企業建言獻策、政府部門跟進對接”的協同招商機制。全縣以商招商項目25個,比如,2022年落戶的湖南小荷新能源主動當“紅娘”,引薦上游企業廣東眾大智能今年落戶攸縣。二是裂變“二期現象”。將已落戶企業的增資擴產作為最有說服力的招商廣告,大力支撐企業裂變成長。今年引進產業鏈原材料供應商5家,組建節能診斷專班,推動企業用電成本下降11.63%、物流成本下降10%。園區昊華化工、宏信科技等19家企業追加投資,裂變涌現“二期現象”。三是優化“營商口碑”。始終堅持和踐行“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理念,創新推出法治化營商環境體驗官制度,邀請群眾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等18名體驗官。升級打造園區“茶敘會”制度,獲國家發改委推介。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