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杭州西子湖畔,2025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個體防護技術委員會服裝、手部、墜落防護年會現場,湖南省個體防護裝備協會會長、永霏集團總裁李文輝以專家身份,與全球20余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同行交流研討。
這次亮相,意味著從湘潭高新區走出的安全應急產業力量,正從技術的“追隨者”向“標準推動者”悄然轉變。當鏡頭轉回湖南湘潭,一幅壯闊的產業圖景徐徐展開——湘潭高新區聯合經開區成功躋身工信部首批安全應急裝備產業特色園區“國家隊”,湘潭高新區安全應急裝備產業正以集群之勢,?開啟一場高質量發展的新航程。
永霏集團:從“一件防護服”到“一座科創園”的跨越
杭州的這場年會,圍繞服裝、手部、墜落防護領域國際標準制修訂開展研討,深入推進國際標準交流合作成為焦點。對于李文輝來說,這并非陌生的舞臺。
她的底氣,源于永霏集團深耕個體防護裝備23年的技術積淀。永霏集團不僅主導或參與了11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其產品更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受住了國際市場的嚴苛檢驗。
在湖湘防護科創園生產車間內,一件看似普通的防護服,可能具備抵御千余攝氏度熔融金屬噴濺的能力,或是有效屏蔽高壓電弧的高科技屬性。
作為湘潭高新區安全應急產業的“鏈主”企業,永霏集團的成長史,正是園區產業升級的縮影。
“創業之初,我們做的是普通勞保服。但很快意識到,真正的價值在于解決高危行業的痛點,做保護生命的特種防護。”李文輝回顧道。正是這種理念,驅動永霏持續投入研發,與湖南工程學院等高校深度產學研合作,攻克了多項“卡脖子”技術。其研發的熔融金屬噴濺防護服填補國內空白,榮獲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銅獎;防電弧服、帶電作業用屏蔽服市場占有率超過22%;特種防護服成為“湖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躋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如今的永霏集團,已從單一生產型企業,躍升為提供“技術+裝備+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行業標桿。其牽頭建設的湖湘防護科創園,規劃建設“一平臺、二中心、三基地”,推動研發、檢測、生產、培訓與供應鏈協同發展。
2024年8月,由永霏集團擔任會長單位的湖南省個體防護裝備協會成立,短短一年內會員單位發展至105家,形成了抱團發展的強大合力。永霏集團的歷程,也是湘潭安全應急產業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建”的生動實踐。

永霏集團自動裁縫生產線上,工作人員置入設計模塊。(李新輝 攝)
千智機器人:“鋼鐵戰士”勇闖技術“無人區”
在湘潭高新區另一隅的湖南千智機器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另一種“硬核”力量正在生長。
室內試驗場里,公司研發部部長陳建河正帶領團隊對新款機器人進行調試。這些能爬坡過坎、耐高溫耐輻射的“鋼鐵戰士”,是湘潭高新區安全應急產業在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的又一力證。
“科技是服務人類的。我們的目標在于讓機器人承擔更多危重難險的工作,減少惡劣環境對人體的傷害。”陳建河如是說。
他的團隊曾經承接了核環境應急處置機器人項目的研發重任。面對材料輕量化與高強度的矛盾、多技術耦合的復雜性等難題,他們經過數百個日夜的攻堅,最終成功篩選出超硬新型鋁合金材料,并通過頂層設計將眾多功能集成于一個小型控制器,實現了技術突破。
這款能承重800公斤、關鍵指標國內領先的核環境處置機器人成功問世后,陳建河表示:“很多關鍵技術研發處于‘無人區’,沒有先例可循。但搞研究的人最不怕的就是困境,因為每一次突破,都意味著技術的進步和成就感的獲得。”
入行以來,陳建河率研發團隊破解多項技術難題,助力千智機器人研制出覆蓋智能礦山、應急救援、核環境處置等領域的20多款特種機器人,在危險場景中守護生命安全。
千智機器人還與湘潭大學共建院士工作站,依托擁有自主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穩居業內第一梯隊。秉承“協同創新、共謀發展”的企業理念,千智機器人必將行得更遠。
園區:培育產業生態“湘潭方案”呼之欲出
永霏集團在個體防護裝備領域的深耕、千智機器人在智能裝備領域的突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湘潭高新區多年來精準布局、精心培育產業生態的必然結果。
環顧園區,除上述兩家企業外,以湘電集團為代表的礦山安全裝備產業、以時變通訊為代表的應急通信企業、以重藥民生為代表的緊急生命救護裝備產業等,為湘潭“預、防、裝、技、救、儲”為特色的安全應急產業體系增添砝碼。
今年6月,湘潭市應急產業招商引資推介會暨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韶山舉行,多個智能救援、新材料項目落戶湘潭高新區,進一步壯大產業集群。湘潭高新區優越的區位、一流的營商環境和清晰的產業規劃,正吸引著更多優質要素匯聚。
隨著“十五五”的開啟,站在“國字號”新起點的湘潭高新區,視野更加開闊。
在工信部舉行的“十五五”安全應急裝備領域發展座談會上,李文輝作為企業代表提出了強化國家戰略引領、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強供需對接與應用場景建設、推動標準國際化與跨境合作等建議,為產業未來建言獻策。
展望“十五五”,湘潭高新區將進一步強化集群效應,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安全裝備產業深度融合,拓展高端應用場景,打造1-2個國家級應急產業創新中心,培育引進產業鏈企業100家,形成300億級產值規模,朝著建設中部“安谷”的目標穩步邁進,為國家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建設提供更具分量的“湘潭方案”。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