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長沙,群英薈萃,高朋滿座。8月18日,“馮康科學計算獎30周年座談會暨智算時代湖南應用研討會”在長沙召開。袁亞湘、江松、陳志明、湯濤、張平、包剛等院士,眾多高校專家學者及我省相關部門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回顧馮康科學計算獎30年光輝歷程,深入研討科學計算前沿發展,共謀湖南“算力經濟”新圖景。
一場數學家與湖南的雙向奔赴
科學計算,被譽為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之外的現代科研“第三支柱”,是攻克復雜工程難題、推動前沿科技突破的核心引擎。為紀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數學奠基人馮康先生的卓越貢獻,1994年,馮康科學計算獎正式設立。2023年開始,這一獎項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湖南教育出版社聯合頒發。
這不是湖南與數學大獎的第一次結緣。早在199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牽手中國數學會,共同設立中國數學會三大獎之一的華羅庚數學獎,該獎項被譽為“中國數學界終身成就獎”。
30年薪火相傳,馮康科學計算獎已成為科學計算領域享有盛名的國際獎項,迄今共有36位50歲以下的杰出華人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9人是湘籍。活動現場,主辦方為歷屆獲獎代表頒發了馮康科學計算獎30周年紀念章。
馮康科學計算獎的發起人之一、獲獎者之一、馮康先生的學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深情回顧了這一獎項30年的發展歷程及其與湖南的緣分。作為湖南人,袁亞湘表示,“湖南的計算數學發展得好,老一輩的數學家給了很多的幫助,希望更多數學界的朋友,更加關注和支持湖南數學,特別是計算數學的發展。”
作為兩大數學大獎背后的支持者,湖南出版多年深耕數學教育。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礫輝表示,后續將深化對獎項的全方位服務:做獎項價值的“放大器”、學術成果的“傳播者”、青年才俊的“培育者”、交流融合的“促進者”,為推動科學計算在湖南的對接和應用貢獻力量。
一份從“大”向“強”邁進的殷切期望
近年來,湖南著力建設“高端尖端前端”平臺,國家實驗室體系取得突破,36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4+4科創工程”實現實體化運行,湖南正從“數學大省”向“計算強省”加速邁進。
“馮康先生畢生踐行‘敢于質疑、卓爾不群、大膽開拓、自立自信’的學術創新精神,與湖湘文化‘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的核心特質高度共鳴。”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平認為,“馮康科學計算獎”落戶湖南,既是弘揚科學家精神,更是對湖湘文化基因的深度激活。
有朋自遠方來,本屆馮康科學計算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任奎表示:“湖南是計算數學大省,出了很多有名的計算數學家,同時也有很多計算數學、超級計算的中心,我希望將來有機會能更深一步地跟湖南的同事們合作。”
“湖南籍的數學院士特別多,并且影響力很大,他們在科研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杰出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廣州南方學院校長湯濤十分看好“數智”湖南未來的發展,他說,“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的基地就在長沙。長沙是應用數學和工業數學一個重要的基地。我們談的工業數學,實際上就是把國家的戰略需求和我們的科研聯系在一起,我想在這方面,長沙是一個對我們這個行業未來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馮康科學計算獎30周年座談會暨智算時代湖南應用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湘潭大學聯合主辦,湖南教育出版社與湘潭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共同承辦。
(文/黃煌 胡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