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家車保有量持續攀升的當下,車位已從曾經的“改善之選”,逐步轉變為“剛需”。然而,車位產權登記流程麻煩、權屬證明存證難、交易糾紛頻發等問題,長久以來困擾著業主們。如今,隨著“車位數字登記管理平臺”在全省落地,這一民生難題正得到有效解決——借助區塊鏈、大數據、北斗定位等技術,湖南車主正迎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車位管理新體驗。
手機上搞定登記
長沙開福區某老舊小區的劉先生,曾因車位轉讓一籌莫展。早年購買的紙質合同不慎遺失,項目開發商早已注銷,權屬證明無處可尋,交易徹底卡殼……
這并非個例。長期以來,湖南多數小區車位僅憑一紙合同確權。時間一長,合同容易損毀丟失,開發商注銷或物業更換也導致檔案缺失,業主很容易陷入“權屬說不清”的困境,交易受阻,鄰里糾紛也隨之而來。
“車位數字登記管理平臺”的出現,或許帶來了轉機。通過構建“線上申請—智能審核—全鏈存證”的一體化服務,確權變得簡單高效。
長沙市民楊先生親身體驗了一把便利——
在手機上上傳身份證、車位購買合同等材料,僅用30分鐘就完成了登記備案。“打開小程序輸入車位碼,權屬狀態清清楚楚,就像給車位辦了張‘電子產權證’。”楊先生感慨,“過去跑斷腿的麻煩事,現在動動手指就能‘云端’搞定。”
據平臺技術負責人林凱介紹,該系統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點,為每個車位生成唯一的“數字身份證”,可精準關聯車位的位置、交易歷史和權利人信息等數據,形成“一車位一檔”的數字孿生模型。目前,全省已有9個市州接入平臺,群眾辦事效率大大提升。
“沉睡”車位“醒”過來
車位有了可靠的“數字身份證”,帶來的好處遠不止確權本身。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激活了存量車位的流通,讓那些因信任問題而“沉睡”的資源重新流動起來。
衡陽石鼓區從事二手車生意的張先生,近期就完成了一筆“零顧慮”的車位交易。“輸入車位碼,編號、權屬狀態、抵押記錄、歷史交易信息一目了然,還能實時看到與實體車位對應的數字車位的狀態和信息。”張先生說,“這樣交易心里特別踏實,再也不怕買到‘問題車位’了。”
株洲市民王大爺把閑置車位轉讓給鄰居,雙方通過平臺在線核驗車位權屬后簽合同,全程只花了1小時。
這種便捷、可信的交易環境,打通了車位資源流通的“堵點”,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和“車位閑”并存的矛盾。
讓數據更好服務城市和民生
小小車位,承載著對安居樂業的期盼。隨著平臺在省內逐步推廣,越來越多業主告別了“車位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平臺匯聚的車位數據,其價值正延伸至更廣闊的城市治理與民生服務領域。積累的靜態車位數據,幫助政府精準掌握區域“車位總數與車輛保有量”的缺口,為科學規劃停車場、優化交通布局提供了可靠依據。
工作人員透露,未來,平臺還有望接入車位鎖、充電樁等設備,實現空閑車位數量的動態監測。這將為探索節假日“錯峰共享”停車等模式提供技術支撐,有效緩解特定時段、區域的停車難問題。而這也意味著,原本分散、靜態的車位資源,正逐步整合為可調度、可共享的“城市資源池”。
平臺通過實名認證、電子簽名、數據上鏈等方式,確保車位信息從登記、交易到監管的全流程安全可靠。目前,新湖南客戶端和華聲在線網站已開通便捷的登記查詢通道,車主操作更加方便。
(文/劉樂 沈田 余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