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制造跟跑為智造領跑 從單點突破向集群崛起
衡山高新區構筑“創新磁場”
“這個諧波減速器是機器關節的核心部件,最薄處不到0.3毫米,在空間有限、重量受限的情況下,可以實現人形機器人高精度、高扭矩的運動需求。”4月19日,位于衡山高新區的湖南機油泵股份有限公司,新一批機器人諧波減速器正陸續下線。副總經理肖泰忠介紹,這是他們投入3000萬元研發的產品,其精度和使用壽命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從傳統專用汽車到新能源電車,再到挺進機器人領域,該公司以每年8%的創新投入賦能轉型發展,逐步實現從低端制造轉向高端智造。這家從汽車齒輪起家的老牌企業“迭代升級”之路,正是衡山高新區園區企業從“制造跟跑”躍升為“智造領跑”的生動寫照。
衡山高新區以前的主導產業是機械制造、專用汽車和汽車零部件。2023年,園區產業轉型升級,確立了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一主一特”產業格局;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搭建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設立產業引導資金和“項目管家”幫扶團隊,支持優質項目發展;梳理整合產業扶持政策,形成政策“百寶箱”,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如今,園區近六成企業分布在“一主一特”賽道,年產值分別突破50億元、30億元大關。
緊扣“傳統產業智能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戰略,園區將“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率在50%以上”的目標寫進園區發展規劃。湖南恒岳重鋼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引進風電塔架智能自動化生產線,單日工作量達到傳統工藝的近30倍。公司與高校共同研發攻關“風電機組大型部件平面度智能檢測裝備”技術,實現進口設備替代。
如今,以“一主一特”產業為軸心,衡山高新區從“單點突破”走向“集群崛起”,正構建起創新“強磁場”。園區141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達61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6家,省級創新平臺23個。今年1月,衡山程鈴汽車項目正式簽約,將在園區打造智能化、綠色環保的專用車及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填補湖南省專用車制造空白,并帶動20余家零部件企業集聚,5年內有望形成百億級產業鏈。
(文/ 周怡然 夏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