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名片】
湖南是我國磁浮產業重要發源地和快速磁浮技術策源地。從中國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長沙磁浮,到世界首條磁浮旅游專線鳳凰磁浮,湖南已建快速磁浮里程數占全國的60%,商業化運營全國領先。磁浮,被西方媒體稱之為“昂貴的高科技玩具”,湖南已實現快速磁浮全套技術全國獨有、關鍵核心系統供應全國獨有,產業生態鏈條全國領先。
在軌道交通大家族中,磁浮憑借環保、靈活、便捷等特點堪稱“優等生”。包括長沙磁浮在內,全世界已建成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線和日本愛知、韓國仁川,中國北京、長沙、鳳凰、清遠(尚未運營)等6條快速磁浮。
湖南是我國磁浮產業重要發源地和快速磁浮技術策源地,擁有國內現有磁浮項目和各速度譜系磁浮研發關鍵部件的核心供應商,同時將磁浮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重點培育。眼下,國內外磁浮產業布局升溫。面對新賽道,壯大磁浮產業突破點在哪?湖南磁浮產業如何輕盈快跑?
1 磁浮運營怎么樣
運行如蛇般靈動,示范線正變運營線
靜靜穿梭于連綿山谷,靈巧地轉出一個“S”形彎后,列車穩穩停靠在一片翠綠之中。游客下車即是觀景平臺,古城全景盡收眼底,再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沱江邊上。
這是鳳凰磁浮,世界首條磁浮旅游專線,“接駁”鳳凰縣高鐵站與鳳凰古城核心景區。8月2日,記者從鳳凰古城高鐵站“無縫”換乘鳳凰磁浮,即刻踏上“懸浮飛行”之旅。
山間的高架上,列車穩健疾馳。全線9.1公里,最高時速100公里,最大坡度51‰,全程15分鐘;列車經過急彎處,扭出“S”形彎絲滑而過,像蛇一般靈動。湖南磁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良華告訴記者,磁浮列車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
炫酷的座艙中體驗虛擬駕駛,乘坐“鳳凰號”機車穿越到“邊城”,在時空列車中聽聽“湘西王”陳渠珍的故事……記者在鳳凰磁浮4座站點看到,每個站點有不同主題文旅體驗場景,站站是景點。“‘磁浮+文旅’模式日益成熟,鳳凰磁浮得到越來越多游客好評,我們努力把示范線變為運營線。”王良華說。
記者在鳳凰磁浮運檢中心看到,大約2個籃球場大小的場地內,僅2名工作人員即可實現對車輛及信號等核心系統設備的日常維護。王良華介紹,磁浮列車沒有輪軌機械磨損,維護便捷。經過兩年運營探索,與廠家實際驗證,共同修訂相關標準,變“計劃修”為“狀態修”,減少過度檢修。
我國高鐵設計規范中,正線最大坡度一般條件下不大于20‰;地鐵設計規范中,正線最大坡度一般條件下不大于30‰。磁浮列車在短距離內的爬坡能力更強,適合復雜地形和密集城市空間走線,特別是能根據旅游區的特殊地形和環保要求設計線路,是景區軌道交通的最優選擇。
在城區,磁浮表現同樣“優秀”。長沙磁浮快線作為全球最長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線,自建成以來已安全運行3000多天。
目前,全世界建成6條磁浮快線,尚不成規模,有輿論認為它“噪聲大”“有輻射”“造價高”。
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
長沙磁浮、鳳凰磁浮運營以來,長沙軌道集團與中車株機聯合開展了多次環評檢測。結果顯示,晝間距車外30米左右的噪聲小于70分貝,基本等同于所處位置環境背景噪聲;磁浮列車通過時,距離列車1米的輻射值為10微特,小于電吹風輻射,距離列車10米以外為零輻射。
“磁浮造價高,也有一定的認識誤區。”王良華說。在運維成本方面,有相關調研統計,磁浮線路約是同等級輪軌制式的三分之二,有明顯優勢。
據湖南省磁浮交通產業鏈工作專班編制發布的《快速磁浮交通設計暫行規定》,其每公里造價約為1.5億元(不含征拆等)。記者了解到,地鐵每公里造價約5億—8億元,高鐵約1.5億—2.5億元,輕軌約2億—2.5億元。
作為磁浮交通示范線,長沙磁浮、鳳凰磁浮為軌道交通產業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上半年,長沙磁浮客流同比增長17.1%,鳳凰磁浮客流同比增長12.58%。
2 產業突破點在哪
建設運營線帶動產業化,瞄準每公里1.5億元造價降本增效
在全國磁浮交通產業版圖中,湖南擁有獨特優勢——
快速磁浮全套技術全國獨有。我省是全國唯一掌握快速磁浮交通裝備全套技術的省份,10大核心系統實現裝備生產完全自主化。
關鍵核心系統供應全國獨有。我省技術已全面應用于國內4個快速磁浮項目,長沙磁浮、鳳凰磁浮裝備省內配套率超80%。國內高速磁浮領域的牽引供電、懸浮導向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裝備,均出自湖南。
產業生態鏈條全國領先。國防科大、中車株洲所具備技術研發領先優勢,中車株機、中車電機等重點企業和200多家配套企業實現核心裝備“湖南造”。
磁浮交通的產業鏈條長。從產業帶動看,可緊密帶動電磁、信息通信、計算機軟硬件、制造、機車車輛、運輸工程、土木工程、檢測、培訓等相關產業發展,并引導形成產業集群。
目前,我省已建快速磁浮里程數占全國的60%,商業化運營全國領先。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規劃建設的長瀏、長寧2條市域(郊)鐵路均為磁浮制式,前者將于年內開工建設,后者預計年內具備開工條件。
“產業要發展,必須有效益。”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磁浮交通產業鏈鏈長張劍飛認為,要把發源于我省的快速磁浮推廣出去,關鍵是降本增效。
以每公里造價1.5億元為目標,哪些環節可以重點突破?
省發改委基礎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磁浮走地下的投資約是走地上的4倍,可發揮磁浮爬坡能力強的優勢,堅持“能高架不地下、能橋梁不隧道”。比如,長瀏磁浮項目大大降低地下線比例,并研究半地面半地下車站敷設等方式降成本。
軌排是磁浮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在鐵建重工全球首條智能化軌排生產線看到,F軌制造工藝技術優化正嘗試新突破。鐵建重工特種裝備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宗斌告訴記者,F軌共有11個加工面,經與車輛單位、設計院共研,降低其中2個非關鍵面的加工精度,并驗證可行性后,預計每公里軌排造價降低2%。
省磁浮交通產業鏈工作專班介紹,對長瀏、長寧項目提出改善接駁、增設站點、簡化站場、選用裝配式技術、車軌橋一體化設計等降本措施。經過優化,長瀏項目批復概算較可研估算投資核減約20億元,降幅16.33%。
“抱團壯大!我們鏈條上的每個企業首先不要想著賺多少錢,等到技術水平與產業規模上去了,企業效益自然就會出來。”株洲九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磁浮產業是典型的新質生產力,處于產業發展初創期,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堅持創新、降本增效,形成運營示范品牌。
3 萬億新市場如何領跑
產業出省,“磁浮出海”
眼下,日本正雄心勃勃地發展磁浮產業,加快建設時速505公里的東京至名古屋磁浮中央新干線,計劃2027年建成,并積極向世界各國推介其磁浮技術。
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摩拳擦掌”。包括北京、成都、溫州、鄭州、重慶等城市40多條市域(郊)軌道交通正在規劃建設,計劃投資額超過萬億元。
全球范圍內磁浮運營線路少之又少,為何布局又逐漸走熱?
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各地搶占產業新賽道的謀劃。如,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時,山東提出為高端裝備產業增添新動能。西南交通大學在時速1000公里超高速磁浮領域開展工程化試驗。
另一個層面的答案指向立體化交通。根據國家引導方向,市域(郊)鐵路將成為未來磁浮市場的主要生力軍。今年5月,廣州發布的2035綜合交通規劃提出,預留京港澳高速磁浮、滬(深)廣高速磁浮2條通道。
香噴噴的“萬億大蛋糕”,湖南如何牢牢占據磁浮產業領軍位置,避免“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磁浮按運行速度可分為快速、高速、超高速磁浮。選準賽道至關重要。
省磁浮交通產業鏈工作專班調研認為,我省在快速磁浮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和成熟技術,建議把快速磁浮交通作為主攻方向,強化快速磁浮應用示范,通過省內應用場景讓磁浮產業出省、在全國“出圈”。
“突出產業鏈關鍵節點進行集成創新。”中車株機磁浮系統研究所設計經理吳志會表示,強化產業鏈產學研用協同聯動,積極推動我省磁浮產業“車輛+機電系統集成+智慧站場+全壽命周期維保”模式盡早落地,進一步提高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能力。
如,長瀏項目設計時速達160公里,列車高速通過隧道時,如果隧道斷面過小,大氣壓力波在進出隧道時發生劇變,會使得車內旅客感覺不適;而隧道斷面過大,則會增加工程投資。目前,我省產學研正協同開展空氣動力學關鍵技術研究。在時速200公里快速磁浮提速、時速160公里全自動駕駛、儲能式磁浮列車等領域,集成創新也在不斷探路。
省磁浮交通產業鏈工作專班調研報告顯示,湖南磁浮產業鏈生態全國領先,在研發、核心裝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營維護等領域,都擁有領先技術和豐富經驗。加快磁浮產業發展對湖南提升傳統產業、打造優勢產業、鍛造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等意義非凡。
省磁浮交通產業鏈工作專班建議,建立磁浮產業聯盟,打造勘察設計、裝備制造、施工安裝、運維服務一體化的“磁浮湘軍”產業集成隊伍,形成磁浮總承包能力,大步“走出去”,實現“磁浮出海”。
【鏈主企業談】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磁浮產業
湖南軌道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舒行鋼
磁浮交通具有獨特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是軌道交通產業升級并形成新賽道的重要發力點。湖南具有較好的磁浮交通產業優勢,也存在制約產業快速發展的突出問題。全產業鏈企業要旗幟鮮明樹立長期靠磁浮吃飯的理念,合力推進湖南磁浮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磁浮產業發展尚處于初創期,要站在打造“三個高地”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著力補齊磁浮交通規劃設計、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等方面的短板,拓展“融投建營”全產業鏈。湖南軌道交通控股集團作為我省磁浮交通產業“鏈主”企業,將扛牢“鏈主”責任、發揮主體作用,構建完善磁浮交通關鍵技術攻關、產學研“一體化”平臺、行業標準規范和政策保障四個體系,大力培育和發展磁浮交通新質生產力。同時,加強產業鏈企業統籌協調,加快實施“降本增效”,建好磁浮交通示范線。依托“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推動磁浮“出湘出海”,以市場為牽引拉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努力將磁浮產業打造為湖南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閃亮名片。
(文/孟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