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湘政辦發〔2025〕31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決策部署,推動金融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5〕8號)精神,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要求
到2027年,實現全省金融總量有增長,貸款、股權、債券等融資規模持續擴大;信貸結構有優化,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民營小微、鄉村振興、養老等領域貸款占比穩步提高;融資成本有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金融產品有特色,打造一批適配性強的差異化、個性化金融產品;融資效率有提升,經營主體融資更加高效便捷。其中,科技金融特色服務模式持續創新,供給穩步增長,占比顯著提升;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更加完善,低碳權益類金融產品不斷豐富,綠色保險覆蓋面有效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明顯提高,經營主體融資成本穩步降低;養老金融服務更加精準高效,持續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數字經濟金融服務水平穩步提升,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
二、實施“五大工程”,準確把握金融重點支持領域和主要著力點
(一)實施科技金融提升工程。推行科技金融“湘伴前行”計劃,探索“利率定價動態調整+投貸債股保聯動+多元化風險緩釋”服務模式,引導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和優質資本支持科技創新,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領域穩步推動“撥投聯動”“投貸聯動”。圍繞我省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揭榜掛帥”重大項目等做好融資服務。強化“湖南省1+2國家實驗室體系”、“4+4科創工程”、湘江科學城、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等建設的金融支持。創新文化和科技融合金融服務模式,支持音視頻裝備、數字文博、動漫游戲等產業發展。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創新積分”數據庫,探索開發“積分貸”“積分投”“積分貼”等金融產品。穩步提升科技型企業“首貸率”、信用貸款占比。探索建立科技金融專家組服務機制。推廣“人才貸”產品,做好高層次人才金融服務。
(二)實施綠色金融攻堅工程。開展綠色金融“碳求未來”行動,積極爭取國家低碳轉型基金、綠色發展基金,發展碳排放權質押、排污權質押、取水權質押、“節水貸”等服務模式,完善“碳賬戶+”金融服務,支持高碳行業低碳轉型,支持綠色工廠、零碳工廠創建以及實施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健康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配套融資支持,探索開發生態修復貸款、生態產品價值貸款等特色化金融產品,加大對長江等水道航運低碳化的金融支持。推動將“湘林碳票”等省內自主創新的碳減排產品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加大工業綠色改造升級項目的信貸投放。開展投融資端碳排放核算,常態化推進環境信息披露工作。
(三)實施普惠金融賦能工程。聚焦普惠領域不同群體融資需求特點,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金惠萬家”服務體系。完善民營企業融資顧問制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健全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機制,提升民營經濟融資占比。深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拓展湖南省企業收支流水征信平臺應用場景,拓展首貸、信用貸,提高融資覆蓋面。創新中小微貿易型企業和外貿新業態融資支持模式。拓展農(林)地、農業設施、牲畜活體等抵質押物,進一步加大農業強省建設金融支持。優化殘疾人、退役軍人、新市民等創業就業金融服務以及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群體就學金融服務。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推動創業擔保貸款增量擴面。支持設立理財公司,推動理財產品和服務下沉縣域和農村居民。加快推進連環債清償改革工作,探索數字人民幣應用于連環債清償,建立資金直達鏈尾模式。
(四)實施養老金融守護工程。加強養老金融“金暖夕陽”體系建設,促進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實施“老有所得”金融保障工程,大力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供更加便捷的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金融服務,穩步拓展個人養老金可投資品類,創新商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保險產品,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公募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實施“老有所安”基礎金融服務提質工程,推動金融機構物理網點適老化改造提質升級,加強養老金融政策宣傳與服務推廣,加大涉老非法金融活動打擊力度,保障老年人合法金融權益。實施“老有所享”產業金融賦能工程,優化銀發經濟經營主體信貸審批流程,創新融資服務模式,加大對老年用品、智慧養老、康復、文化旅游、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等領域金融支持。
(五)實施數字金融強基工程。以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為驅動,深入開展數字金融“數鏈三湘”行動。開展中小銀行機構數字化轉型試點。支持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參與數字政府建設。聚焦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長沙國家數據標注基地、國家示范場景建設等,加大金融支持。結合“智賦萬企”行動,做好企業數字化改造升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建設等融資服務。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組織“數據要素×”大賽湖南分賽金融服務領域賽道比賽。深化金融領域數據治理和應用,提升科技、綠色、普惠、養老等領域數字金融服務水平。擴展移動支付場景應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擴大數字人民幣使用規模。健全數字金融治理體系,提升金融行業網絡和數據安全、數字金融監管能力和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
三、打造“五大體系”,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金融產品適配性
(六)構建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加大對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重大項目的中長期資金支持;支持國有商業銀行充分發揮網點渠道、人才技術等優勢,提供全方位綜合性金融服務;支持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差異化發展,創新本地特色化金融服務模式;指導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利用決策鏈條短、經營機制靈活等優勢,完善民營小微、鄉村振興等普惠領域金融服務。引導保險機構優化重點領域保險產品和服務,強化保險保障和投融資支持。引導證券、期貨、基金、私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理財公司等機構發揮專業優勢、提升投資能力,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七)健全運行高效的內部管理體系。推動金融機構建立專項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相關業務管理標準和操作指引,抓好政策落實。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單列金融“五篇大文章”信用貸、首貸等專項信貸計劃,適當提高相關領域不良貸款容忍度。鼓勵金融機構建立健全金融“五篇大文章”專營部門和專營機構,組建專業化服務團隊,向不同經營主體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
(八)完善高度適配的產品服務體系。創新科技金融產品,推廣實施創新積分制,強化知識價值評價結果運用。推動科技金融創新(征信)實驗室建設。依法合規推動并購貸款試點政策落地,擴大知識產權、貨權等權利質押融資規模。創新環境權益、碳排放配額、碳匯收益權等質押融資業務,豐富綠色保險功能和產品。推動中小微企業“流水貸”增量擴面,創新農村產權抵質押融資模式,穩步發展小額信用貸款。完善綜合巨災保險政策,合理設置保費及財政補貼比例,建立健全多層次災害風險分散機制。開發多層次養老儲蓄產品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爭取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資質。結合區域產業特點,強化數字技術賦能,創新線上數字化金融產品。
(九)創建多元聯動的直接融資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金芙蓉”躍升行動,綜合運用金芙蓉投資基金引導加大創業投資,加快在特色產業、科技創新領域設立子基金,完善基金接力投資生態體系,帶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探索建立“銀行貸款+外部直投”“投貸債股保”等聯動模式。積極建設湖南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大學生創新創業”等專板,探索推進湖南股交所區塊鏈應用。持續建好上市后備企業庫,加大政策扶持和培育力度。支持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碳中和債券、轉型債券、鄉村振興債券等債券。
(十)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完善科技金融風險評價模型,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持續提高普惠金融風險定價能力,加強養老資金安全防范和投資風險管理。充分發揮數字科技和數據要素的驅動作用,豐富重點領域風險識別、評估和監測手段,提高針對非法集資、欺詐、洗錢等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
四、完善“五大平臺”,充分發揮企業融資綜合服務平臺融資促進功能
(十一)推廣應用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征信平臺)。依托湖南省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依法依規向金融機構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務。標準化規范化開展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共享。充分發揮數據增信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撐作用,完善平臺功能,推動與銀行系統直連,用好平臺“千企萬戶大走訪”專欄,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化水平。設立信用數據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通過“數據不出域”等方式加強敏感數據開發應用。
(十二)完善金融與產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持續推進湖南省企業收支流水征信平臺建設,強化收支流水數據、政務數據等融合應用。加快湖南省環境權益交易平臺和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推廣運用,完善相關服務功能。加快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廣應用,緩解相關企業無信貸記錄或記錄單薄難題。
(十三)健全金融機構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支持金融機構建設自主可控的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建立需求驅動的數字技術開發模式,強化數據挖掘分析和可視化等能力建設,賦能授信審批、產品研發、風險管理。鼓勵大型國有銀行和中小銀行技術共享,實現優勢互補與協調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圍繞國家級和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智能工廠、數字文創等數字化場景和項目,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
(十四)完善產融信息對接服務平臺。構建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支持企業(項目)篩選推送機制。強化湖南省產融信息對接服務平臺作用,建立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打造“產業+互聯網+信用+金融”服務模式。完善股權融資平臺,促進項目投融資相關主體溝通對接。常態化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企業融資促進行動,辦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
(十五)完善金融宣傳推介平臺。通過線上及線下媒體、融資服務平臺等渠道,加強經驗交流和政策宣傳。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做法、產品創新等,組織金融機構開展成果分享,對銀企合作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等進行宣傳推介。組織開展金融“五篇大文章”勞動競賽,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五、建立健全“五項機制”,構建更加精準通暢的金融政策傳導體系
(十六)建立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協調機制。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發揮牽頭和統籌協調作用,會同金融管理部門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建立湖南省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相關業務的統籌推動和組織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州可根據實際需求細化工作舉措。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和推動解決問題,確保工作成效。
(十七)建立改革引領試點機制。在長株潭地區組織實施科技保險試點,出臺保費補貼政策,引導保險公司開發推廣科技保險產品。支持長沙市、湘潭市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懷化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郴州市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深入推進湖南省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試點,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用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政策,支持株洲市、懷化市國家產融試點城市建設。探索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結合湖南省數據資產管理試點,形成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數字金融典型模式。
(十八)完善政策工具激勵引導機制。設立支農支小再貸款專用額度,用好用足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推動公司債券擴容,完善債券融資擔保增信、貼息、風險補償等相關配套措施。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小微、“三農”等專項金融債券,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落實好各項跨境貿易融資便利化措施,持續提升辦理資本項目業務數字化服務水平。
(十九)優化區域融資配套機制。完善產權評估、產權流轉和資產抵押收儲等體系和機制,加快資產變現效率。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風險補償機制,用好各類貼息政策,探索建立“免申即享”貼息模式。更好發揮省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圍繞債權融資做增信、股權融資做引導、資本市場募資做培育,加強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協調聯動。
(二十)做實統計監測評估機制。認真落實金融“五篇大文章”統計制度。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湖南金融監管局、湖南證監局等按國家相關工作要求聯合開展金融“五篇大文章”考核評價。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湖南金融監管局等組織開展科技金融政策效果評估、金融服務民營經濟效果評估、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等工作,強化評估結果運用。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8月8日
(此件主動公開)